找工作是一场战役
我作为技术类职位的面试官参与过一些城市的校园招聘,很庆幸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,但也为一些很有潜力的同学最终没有拿到Offer而可惜。
共性问题是很多同学将面试的过程看窄了,以为面试就是回答问题,回答好了就可以拿到Offer,然后平衡利弊选Offer。很多同学都是面试即将开始甚至最终拿到Offer之后才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。这其实是本末倒置。
找工作是场战役,不是战斗。战斗讲究的是赢,做好预案,见招拆招。战役讲究的是战略目标的达成,重要的是知己知彼。从一开始就要想好自己想要什么,自己的特长是什么,目标企业的诉求是什么。
具体来讲,我给参与校招的同学三点建议:重视内功、突出优势、意愿要强。
重视内功
技术人员的修炼可以分为招式、内功、心法三个层次:
- 招式:语言基础 专业知识 常见方案
- 内功:算法 数据结构 设计模式
- 心法: 技术热情 学习能力 设计思想
很多参与校招同学犯的错误是,只注重招式层面的修炼,对于语言基础或者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很熟练,但是一旦涉及到算法或者数据结构就一问三不知,这样效果会很差。尤其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出身的同学就更不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。
为什么我们会重视内功训练,而不只是考察表层知识的原因:
- 内功好意味着同学有很好的技术热情,愿意并且有能力学习一些“无用之功”。内功修炼需要更高的心理和智力成本,急功近利之人是不愿意付的,这有很好的区分度。
- 内功好的开发者会走得更高更远。如果一位开发者初期没有重视内功修炼,那么很大概率以后也不会,将来发展就会受限制,这是经验之谈。
- 校招与社招不同,注重长期培养,好的公司会倾向于吸纳精英,而不是招募熟练工。
突出优势
校招面试的整体通过率很低,只有体现出自身特点的同学才有可能脱颖而出。永远是人与人之间比较,而不是人与题比较。
所有人的技能点都是有限的,合理的分配方案是:基本面尽量趋近平均水平,允许有短板,但一定要有特长。
与自己比,要体现出方向偏好
你自身的技术栈、实践经历要与所应聘的职位相匹配。如果你要应聘的是前端的职位,结果看简历完全是后端的简历,这种情况对你很不利,没法说明你更擅长做前端,面试官有可能会建议你换方向,或者认为你只是在尝试,意愿不强。
如果暂时还没明确最终方向,有几个不同的目标职位,那么至少给每个目标职位做一份简历,突出重点。
与其它同学比,要有自身的特长
虽然校招同学实践经验通常较少,但我们依然希望同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展出自身的技术特长。在某个方向或者某些技术点上做出一定的深度,不用试图看起来样样精通,这只会浪费你的时间。
技术上强调特长,有以下好处:
给面试官一个适合你的路标。如果你没有体现出自身的技术特点,面试官就要花更多时间探索,很有可能面试官问到的点你都不擅长,这样的话就对你很不利。面试官都想找到同学的长处,主动把考察能力的路径展现出来会很有帮助。
有技术特长意味着同学有很好的技术热情和钻研能力。同学如果在某些点上体现出技术深度,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给一定的时间和帮助,他在其它方向上也有能力做得更好。
意愿要强
在同等技术能力的情况下,我们会非常看重同学对于职位的意愿程度。
优秀的同学往往会拿到很多Offer,然后在Offer中选择自身意愿最强的。对于企业而言,Offer是有限的,每一个被拒的Offer都意味着成本的浪费,错失意愿更强的同学。校招团队要想办法提高Offer的命中率,我们会优先把Offer发给对公司意愿强的同学。
有几个问题要提前想明白:
- 从事技术类职位的意愿 - 为什么来做技术,而不是产品运营,或者其它行业?
- 从事某方向的意愿 - 为什么要做前端,而不是后端,或者其它方向?
- 对于公司或者团队的意愿 - 了解公司的主要业务么?关注公司发展么?向往什么样的团队?
面试官总会愿意给意愿强的同学更多机会。明确而强烈的动机也是能力和软素质的体现。
总结
要把找工作看成是一场综合性的战役,准备工作不能仅限于看面经、刷题,更重要的是要把一些方向性的问题想明白。要做到知己知彼,多沟通,明确重点。
在这场战役中,知识和能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快速提升的,你能做的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致,最终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。
技术征文活动链接:
https://juejin.im/post/59aa744ff265da247c4f145c